10月31日,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终端数据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研究员、吴宪常务副会长,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徐郁平等领导出席专委会选举成立大会。王桂华秘书长主持大会。

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研究员
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书记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徐郁平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主持大会
会议伊始,由专委会筹备组组长武滨介绍专委会成立背景和发展目标。他指出,我国医疗与医药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过去几十年,我们解决了“药品可及性”问题,但规模扩张已近上限。未来,服务能力与价值创造成为核心,社会药房必须从“卖药”转向“提供健康服务”。为此,专委会将聚焦“搭平台、建机制、促合作”,推动社会药房有序融入国家基层健康治理体系,强化中医药在院外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建立覆盖全人群-全场景的中西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

武滨介绍专委会成立背景和发展目标
大会选举环节严格按照《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终端数据研究专业委员会选举办法》进行,产生第一届领导团队:武滨当选主任委员,龙岩当选执行主任委员,郑文科当选侯任主任委员,蒋杰当选秘书长。
专委会聘请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教授及阮鸿献董事长、高毅董事长、谢子龙董事长担任名誉主委。

高毅董事长担任名誉主委并做大会致辞

谢子龙董事长担任名誉主委并做大会致辞

阮鸿献董事长担任名誉主委并做大会致辞
专委会选举成立后,龙岩执行主委、郑文科候任主委向全体委员明确五大使命职责与五大重点工作:

龙岩执行主委介绍专委会使命与职责

郑文科候任主委介绍专委会重点工作
1.政策环境支持:推动社会药房纳入国家基层健康治理体系,明确其作为“社区健康促进的组织者、慢病健康管理的实践者、居家康养服务的支撑者、未被满足健康需求的发现者、中医药治未病的落地者”的功能定位。开展政策研究与建议,推动医保支付、服务准入等制度创新。
2.专业能力提升:聚合中西医专家资源,建设药学服务、慢病管理、中医药服务、科普教育、患者随访、真实世界研究等培训体系。本次大会同期举办了“社会药房中西医联合防治筋骨慢痛培训班”及“社会药房中西医联合防治头痛关爱培训通天班”两大专题培训,提升药师专业服务能力。
3.标准规范建设: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引领行业走向高质量、可信赖的发展道路,提升社会药房的专业公信力与消费者信任度。未来专委会将开展健康服务型社会药房建设标准研究,逐步推动社会药房实现功能分型与专业化发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ood Pharmacy Practice)技术体系;开展院内专病门诊与院外健康驿站服务联动的标准规范研究,推动构建院内外协同的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系列专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研究,推动形成社会药房健康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4.数据驱动评估:推动开展社会药房场景下真实世界数据治理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综合价值评估方法学研究,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西医药综合干预与健康管理真实世界研究。将社会药房在药学服务、健康促进、药物警戒、慢病管理与医保节约,特别是中医药服务中产生的“隐性价值”量化。为政府监管、医保支付、行业准入和企业经营改革提供科学决策支撑,让数据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5.生态融合协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和零售终端资源,打造集公益服务、标准构建、数据研究、学术交流、科普传播于一体的工作生态。通过定期举办行业论坛、开展联合研究等项目,促进各方深度合作,推动社会药房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升级。
为保障重点任务落地,专委会成立五个专业工作组:分别是产业政策研究与社会药房标准化工作组、数智化主动健康工作组、药物应用评价与终端数据研究工作组、专病门诊与健康管理方案工作组及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组,牵头开展各项工作。
吴宪书记、徐郁平副会长、高毅名誉主委、谢子龙名誉主委对专委会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专委会坚持人民健康导向、疗效导向与信任导向,让社会药房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健康的重要力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最后,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终端数据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同期召开,吴宪书记与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终端数据研究专业委员会党建联系人武滨主任委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以及《意识形态和安全保密责任书》。

吴宪书记与武滨主任委员签订责任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3层(中国中药协会)
邮编:100061
联系电话:010-64060498
传真:010-87194990
E-mail:zgzyxh@catcm.org.cn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药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4120号-1